忘記密碼? 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已有賬號,立即登錄>>
印度東部小農戶農場的玉米產量差距(Zea mays L.)是氣候變化、土壤肥力梯度、社會經濟因素和不同管理強度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結果。該研究使用幾種機器學習方法來研究多種生物物理、社會經濟和作物管理特征后,再使用幾種機器學習方法確定玉米產量變異性的相對影響。研究者對180個農場的土壤肥力狀況進行了評估,并與玉米產量、社會經濟條件和農藝管理方面的調查數據進行了配對,將農場規模、總勞動力、土壤因子、播種率、肥料和有機肥確定為影響因素。在比較的三種玉米產量分類方法中,人工神經網絡(ANN)在驗證樣品上
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近日公布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的通知,經縣級申請、市級遴選、省級審核推薦,并經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同意北京市大興區等100個單位為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 今年4月,北京市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诽岢?,2022年是推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一年。要從“國之大者”的高度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好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最近,央視網滿是播報“全國秋收秋種”的視頻,視頻里除了顆粒滿倉和孕育新生的秋收秋種新場景之外,農田里的黑科技、智能農機也成為秋收冬種場景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智慧農機改變了傳統農耕方式,讓農業生產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 比如,河南省安陽市曹固村,無人駕駛收割機兩天收完1200畝地;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的現代蔗業示范區,大型甘蔗收獲機將甘蔗切段收集、蔗葉分解成碎渣;山東樂陵市用無人駕駛收割機收玉米;東光縣智能化農機具服務秋收機械化作業綜合水平超95%;東北黑土地利用小衛星收“大苞米”擦出了黑科技
我們都知道,城市和鄉村都有不同的功能,而這種不同的功能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城鄉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的共同體的關系。這就跟一個人一樣,一個人有五臟六腑,有五官四肢,哪一個都不能少,因為哪一個都有他自己特定的功能,人的臟器或者器官如果在某一個方面不能發揮功能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成了病人了,甚至成了殘疾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是一樣。城市和鄉村無論是哪方面,只要他的獨特功能沒能得到很好地發揮,那么這個國家發展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呈現出病態甚至殘缺的現象。
運用背景 放眼新加坡,一片繁華奮起之景,城中綠地多,根本看不到一片農田。新加坡人根據土地面積少的特點,造就了這個城市農業發展的特殊結構。在種植業結構上,大力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在產業類型上,以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等為主;在糧食結構上,主要限于魚類、蔬菜和蛋類的生產,蔬菜僅有5%自產,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建設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多l村振興促進法》提出,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智慧農業科技創新、鼓勵農業信息化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面向全球數字化蓬勃興起的新時代,我們必須加快補上數字農業農村這塊短板,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業農村數字化生產力,以數字化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是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作為我國知名的“三農專家”,黨國英老師在鄉村振興問題上有哪些觀點呢?黨國英是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長期躬耕一線,對鄉村振興議題掌握了鮮活的一手調研資料,并進行理論層面的研究提煉。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發揮金融業特別是證券行業對三農領域的支持與助力作用,是證券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涉農行業發展的歷史使命。 當前,涉農金融服務中主要的融資通道仍是間接融資。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中,農林牧漁行業整體的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95萬億元,同比增9.2%。直接融資方面,2021年農業食品行業企業上市融資283.09億元,直接融資規模的絕對值與整體行業萬億級的信貸規模相比仍然很小,提升空間較大。
河北是農業大省,發展設施農業對提高河北省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借助政策東風,設施農業將會迎來大發展,同時,設施農業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加速鄉村振興的步伐,推動縣域產業轉型。農業行業觀察認為,設施農業的發展對地方現代化農業、農業產業融合速度都具有積極意義。
該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蝗蟲微孢子生物制劑的復合助劑。本發明特定組成及含量的復合助劑顯著增強現有蝗蟲微孢子生物制劑的抗逆性(抗高溫和紫外線能力)以及殺蟲效率,提高蝗蟲微孢子生物制劑防治蝗蟲的效果且使得其防效穩定,另外,本發明的復合助劑生產成本低,易于推廣和使用。
稻漁綜合種養是典型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近年來,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快速發展,為保障糧食和水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和《“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有關要求,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品牌打造,按照《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總體部署,我部組織開展了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經省級推薦、形式審查、專家推選、網上公示等程序,將五常大米等75個品牌納入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以下簡稱“精品培育”),現予以發布,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為深入推動農業與文旅、科教、康養、體育等產業跨界融合,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我廳組織遴選了10類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特色模式的100個典型項目以及120個鄉村休閑運動基地,現予以推介發布。 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新型產業形態和現代旅游的新型消費形態。本次推介的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特色模式(項目),呈現出發展理念新、農業特色明、運營模式特、經營效果好、聯農帶農強等特點;推介的鄉村休閑運動基地,突出農文旅體融合,彰顯體育健康元素,鄉村休閑人氣集聚度較高。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首先提到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農業農村部在《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首先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2022年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的通知》,要求做好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
在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的智慧果園里總能看到一群年輕人在“鼓搗著”一些機器設備,時而在樹行間穿梭,時而又飛上天空噴灑作業,“突突突、嘩啦啦、呼呼……”的響聲引得過往村民駐足停留觀望。這正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無人機系統研究院的平谷專項博士后姜雨林、于聰偉和研究生吳何成、劉典、劉強、靳留建等人在開展科研活動。